成金樂
一味中藥通過傳統的煎煮方法,只能利用10%—30%的有效成分,而且按傳統方法炮制的中藥飲片,用藥標準難以統一,質量難以控制,這成了制約中藥傳承發展的重大瓶頸。14年來,成金樂在中山市的ag旗艦廳從一個“微型實驗室”起步,成功研發了著名的中藥破壁飲片技術,將中藥的細胞壁打開,使中藥利用率可無限接近極限,同時像西藥一樣建立嚴格的質量標準,推動對傳統中藥制作的“技術革命”。
時至今日,成金樂主持的實驗室已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破壁飲片技術與應用重點研究室。近日,他在接受羊城晚記者采訪時說,工匠精神,就是要精益求精,要在自己專業領域做到最前沿、最創新,還要形成產品、產業。
放棄鐵飯碗到中山圓夢
1962年出生的成金樂,畢業于湖北中醫學院中藥系。畢業后,他有二十年時間先后在湖北幾家醫院工作,從事的都是藥劑應用方面的工作,是很多人羨慕的“體制內”的人。
然而,成金樂有自己的想法。“我一直在思考,中醫中藥怎樣才能受到世界主流所關注”。成金樂說,中藥藥材資源短缺、質量標準落后、藥品質量不可控、使用不方便等因素,一直是中醫藥走向世界的絆腳石。”成金樂說,中藥自古就是天然的,同一種中藥里面含有效成分多少,每一棵都不一樣,各產地的也不一樣。這就造成傳統的中藥炮制方法無法做到現代醫藥所要求的標準化問題,成為中醫中藥現代化最大的障礙。
2003年,成金樂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經朋友介紹,成金樂認識了ag旗艦廳有限公司董事長賴智填。賴智填正在為ag旗艦廳進行產業轉型而到處招賢納士。成金樂意識到“這是一個能讓自己施展才華的舞臺”,便辭去穩定的工作,加盟中山這家民營藥企。
發起中藥“技術革命”
加盟ag旗艦廳之后,成金樂在一間只有十多平方米的微型實驗室里,用一臺價值12萬元的氣流粉碎分級機,開始挑戰傳統中藥制作方法。三年后,成樂金攻克了特定中藥飲片的破壁工藝技術,并首創無添加又保證穩定性要求的成型技術。這一創新發明改變了傳統中藥飲片的物質均勻性、成分利用率、應用便捷性;大幅提升了傳統中藥飲片的安全性、有效性、穩定性和可控性。
成金樂的這項技術,被業界泰斗肖培根院士譽為“中藥飲片的革命”。
讓吃中藥如同喝咖啡
如今,成金樂仍然孜孜不斷地創新中藥破壁飲片技術相關技術,繼續推行著“中藥革命”。成金樂的團隊已研發出62個產品,上市的已達30多個。通過技術攻關,取得40多項發明專利,研究修訂30多項中藥法定標準,制定廣東省中藥破壁飲片地方標準62項,設計建成首條D級口服飲片(中藥破壁飲片)生產線并通過藥品GMP認證;建設中藥破壁飲片全產業鏈質量保證體系。“現在美國、歐盟方面也對這項技術和標準表現出高度興趣”,成金樂說。
成金樂團隊的產品改變了人們服用中藥的傳統習慣。在成金樂這里,以往的苦口良藥也可以變得很潮,做成湯、冷飲、熱飲、沙冰、中藥“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