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春分剛過,南國的細雨洗輕塵。
國醫大師、中醫體質學創始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破壁飲片技術與應用重點研究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琦,來到位于ag旗艦廳總部的重點研究室。這里,有他傾注心血的研究領域——中藥破壁飲片的九體應用。
在參觀指導之余,76歲的王琦教授,精神抖擻,揮毫寫下“晶華亦精華,芳香滿中華”,書贈草晶華破壁草本。
大師留下十字墨寶,寓意深遠。其中“晶華”取自“草晶華”,寓意匯聚科技創新結晶、傳承中醫藥文化精華。
40多年前,王琦教授就提出中醫體質學說。多年來,王琦教授進行了2萬多例流行病學調查,經過調查、研究和臨床驗證,創建了中醫九體學說。在23日舉行的第七屆中藥質量管理與臨床應用研討會上,王琦教授介紹了該體系的起源與研究應用。
據介紹,中國人群存在9種體質類型,分別是: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氣郁質、血瘀質、特稟質。其中,平和體質屬于健康體質,其它 8 種體質均容易造成不同類型的病癥,屬偏頗體質。
中醫講究治未病,如果身體狀況對應了8種偏頗體質中的一種,該怎么辦呢?
對此,王琦教授給出了明確回答:“體質是可以調節的。”
經過多年研究和臨床驗證,王琦教授提出行醫不能只看“人的病”,更要看“病的人”,將辨體、辨病、辨證結合起來精準施治,九體醫學正是精準化醫學的“利器”。
九體,針對不同年齡層的人群有了明確的體質辨識量表與調理方案,標準化進行人體健康評估。通過九體健康評估,可以指導養生保健、醫療干預和個人健康管理服務,個人也可以有目的、有依據地對自己的生活進行調整,把握健康。
王琦教授表示,不同的體質也會關聯不同的病,比如過敏體質的人,會打噴嚏、流鼻涕等,還有一些病人焦慮、抑郁,這些精神上出了問題的人跟氣郁有關。把九種體質分開以后,由繁至簡,就可以找到一個模塊。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所以調節方式也因人而異,比如陰虛體質怕熱、陽虛體質怕冷,只有選擇對的調理方式才能對癥,比如可以采用魚腥草破壁飲片來調理濕熱體質。
王琦教授創建中醫九體,是在傳承中醫藥文化基礎上進行創新的成果。草晶華破壁草本,也是如此。其實自從2015年始,草晶華破壁草本就與王琦教授進行了戰略合作,將九體中醫體系運用到草晶華應用體系中,結合九體辨識進行破壁產品的精準服務,幫助有健康需求的人們進行體質調理。